吴三桂曾是明朝的重臣,在辽东担任重要职务。尽管清朝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全国配资炒股门户,劝说他投降,但吴三桂始终没有做出回应。然而,在明朝灭亡后,吴三桂为何没有投降李自成,而选择了清朝?这一切要追溯到崇祯十七年(1644年)。
那一年,吴三桂奉命前往京城参与勤王,却在半途得知李自成的军队已攻陷了京城,并且崇祯帝自杀。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吴三桂感到慌乱不已,失去了对京城的依赖后,他决定返回自己的老巢——宁远。当他回到宁远后,面对明朝的灭亡,吴三桂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选择。毕竟崇祯皇帝已经死去,明朝也已覆灭,他不得不为自己寻找新的支持者。
正当吴三桂陷入困境时,李自成派人前来劝降。他提供的条件颇具吸引力:给予四个月的粮饷和四万两白银。对于吴三桂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及时雨,因为明朝政府长期拖欠军饷,尤其是边关将士的补给更是匮乏。此时,连军饷都无法发放的情况下,李自成的条件显得尤为诱人。
展开剩余71%李自成派来招降的使者还带来了吴三桂父亲吴襄的一封信,信中劝说吴三桂投降。然而,吴三桂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心中一时犹豫。他清楚,李自成能够横扫明朝,占领半壁江山,跟随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主子无疑能带来荣华富贵。正当他考虑接受李自成的招降时,突如其来的一封信打破了他的沉思。
吴三桂从京城的内应那里收到一封信,打开一看后,他怒不可遏。信中详细描述了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强行侵占吴三桂的妻子陈圆圆,甚至派人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捉拿并严刑拷打,要求支付二十万两白银。吴三桂看后气愤异常,心里明白李自成根本不是真心招降自己,而是在利用自己。若真心投降,李自成怎么会放任手下如此羞辱自己与家人?
愤怒的吴三桂决定采取行动。他杀死了李自成派来的两名使者,并割掉其中一人的耳朵。接着,他迅速出兵,攻打了李自成的部将唐通镇守的山海关。吴三桂领兵四万,气势汹汹,而唐通所守的山海关不过只有八千兵力。面对强大的攻势,唐通最终决定投降吴三桂,山海关这座重要的战略要地便落入了吴三桂手中。
这一事件传到李自成耳中,激起了他的极大愤怒。为了挽回颜面,他决定调兵遣将,派出数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吴三桂。吴三桂在得知李自成大军即将来攻的消息后,心中十分震惊。自己不过是为了出一口气而杀了几个使者,没想到李自成竟如此较真,准备以此为由来与自己对抗。
李自成的愤怒不仅因为吴三桂斩杀使者让他颜面尽失,还因为山海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。如果山海关被吴三桂掌控,李自成失去了攻守的优势。为了打破这个局面,李自成决定亲自带兵前来攻打山海关。
面对李自成的进攻,吴三桂知道单凭自己四万兵力无法与李自成的十多万兵马抗衡。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,吴三桂决定寻求外援。他立即联系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,求得援助。多尔衮收到信后,提出了一个条件:吴三桂必须投降清朝,才能得到援助。无奈之下,吴三桂答应了多尔衮的条件,将山海关奉献给清朝,并亲自前往清军阵营剃发跪拜,以示归顺。
在与李自成的数次对抗中,吴三桂巧妙利用山海关的地理优势,阻挡了李自成的多次进攻。最终,在双方体力几近耗尽时,多尔衮亲自带领清军进行突袭,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李自成的大军。李自成的军队大败后,李自成只能带领残余的兵力撤退回京。
然而,李自成的复仇并没有停止。回到京城后,他立即派人屠杀了吴三桂的家人,三十八口老小惨遭杀害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吴三桂悲痛欲绝,但他并没有就此退缩。为了为家人复仇,他决定亲自领兵攻打京师。借助山海关的战略优势,吴三桂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,与清军共同攻占了京师,最终清朝正式入主中原,吴三桂也因此立下赫赫战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