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配资股票行情
日本在钓鱼岛的挑衅迈出危险一步,19日,日本共同社竟然宣称是因为中国船只频繁出入钓鱼岛附近,所以才部署大型无人机。
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。中国海警船在这些海域的巡航执法是中方固有的权利,这有什么不对吗?
明眼人一看便知,这不过是日本右翼势力借题发挥,将钓鱼岛问题绑上美日同盟的战车,为修宪扩军铺路的政治操作。
我们从2024年开始,已经在钓鱼岛及其附近巡航330多天,比2012年日本非法占领钓鱼岛后,巡航的天数还多。
不管是事实还是国际,似乎都没有将钓鱼岛划分给日本,日本怎么就把钓鱼岛代入自己的领土了呢?
2012年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将钓鱼岛“国有化”,彻底打破了该地区的平衡状态。
自那以后,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执法常态化趋势明显。从2024年开始,几乎每天都有中国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出现。
2025年5月3日,一架日本民用飞机于11时19分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领空,中国海警舰艇立即起飞舰载直升机对其进行警告驱离。
日方随后却颠倒黑白,称中方舰载直升机侵犯了日本“领空”。
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对此明确表示:“日方有关言论颠倒是非,是不负责任的。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。”
“海上守卫者”由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,是MQ-9“死神”无人机家族中的一员。
单价高达数亿日元,日本政府为此豪掷415亿日元预算,甚至计划年内再增购两架
该机型长11.7米,翼展24米,配备最先进雷达和监控设备,能在1万米以上高空执行侦察监视任务,连续飞行时间超过40个小时。
虽不携带武器,但搭载了多个摄像头和雷达,具有实时传输影像的功能,监控面积可达4700平方公里。
日本急于引进大型无人机的背后,是应对中国官方船只在钓鱼岛附近频繁活动的焦虑。
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,无人机产能远超日本,仅2024年,中国就列装了数百架“翼龙”“彩虹”系列无人机,必要时可对钓鱼岛形成“蜂群压制”。
“海上守卫者”无人机虽然续航时间长,侦察能力强,但自身缺乏自卫能力,飞行速度慢,生存力很低。一旦发生冲突,这种无人机非常容易被击落。
反观日本,军工产业链严重依赖美国,连导弹都要从美国进口。
这才急于建立国内制造无人机体系,以提升利用无人机进行攻击和侦察的能力。
对比中日无人机技术实力,中国已经拥有“无侦-7”“双尾蝎”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,这些无人机能够在超过2万米的高度巡航,远超日本F-15J战机的有效拦截范围。
这些中国无人机还搭载电子战设备,可模拟大机群信号,日本的危机感与日俱增。
2025年6月27日,日本内阁通过了一项极具争议性的决议,允许自卫队在无需满足“正当防卫”或“紧急避难”条件的情况下击落“侵犯日本领空”的外国无人机。
这一政策被日本媒体《产经新闻》明确指向中国,特别是钓鱼岛空域频繁活动的中国无人机。
2024年,航空自卫队累计出动704次拦截任务,其中408次针对该空域。
日本政府以“无人机无驾驶员”为由,突破了《自卫队法》原有框架,绕开“保护飞行员生命”的人道限制,赋予自卫队“发现即击落”的权力。
这一规则的改变与国际法直接冲突,《联合国宪章》第51条限定武力使用仅限“自卫”,而中国无人机活动位于国际空域。
但是,日本将钓鱼岛划入“领空”的单边主张违反了中日东海共识,击落行为可能被中国视为“宣战”行为。
中国外交部已经发出警告,若日本在钓鱼岛动武,将面临“对等反制”,包括打击油气设施或登陆舰艇。
东海方向,中国部署了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,10分钟可打击日本西南诸岛,歼-20战机常态化巡逻,电子战能力让日舰雷达屡屡瘫痪。
在法律上,我们也已整理出200余万字钓鱼岛主权证据链,随时可提交国际法庭。日本若一意孤行,必将输掉这场“法理战争”。
无人机的新一轮博弈已经开始,但日本必须明白:用无人机监视的不仅是海域,更是中日关系的红线。
日本若仍执迷不悟,用军用无人机入侵钓鱼岛,终将像当年的“购岛”闹剧一样,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制,而后果,则有日本自己承担。
参考信源:
2025-08-20 07:15·中国青年网——《日媒称日本部署大型无人机紧盯钓鱼岛网络配资股票行情,军事专家:日方非法活动方式进一步增加》
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